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有机热电材料的研究,先后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N型有机热电材料(Adv. Mater. 2012, 24,932;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0672; J. Am. Chem. Soc. 2017, 139, 13013),为该体系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近期,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下,科研人员针对有机热电器件帕尔帖效应研究中面临的热效应复杂且相互干扰问题,结合悬浮器件的制备和原位真空表征系统的搭建降低热散失,利用高速/锁相红外技术实现帕尔贴效应与焦耳热效应及热传导的有效分离,系统揭示了有机热电薄膜器件中的帕尔贴效应并实验验证了有机热电体系中的汤姆逊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poly(Ni-ett)薄膜器件两端可以建立超过40摄氏度的温差,并且首次真正实现了有机热电器件的电致制冷。此外,他们与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预测该类材料的超薄器件有望实现热流密度超过500 W cm-2的大温差电致制冷,在柔性固态制冷和定点化瞬态制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工作近日发表在Nat. Commun. (2018, 9, 3586)上。
图1 Poly(Ni-ett)薄膜在工作状态下的帕尔贴效应温度分布
图2 悬浮有机热电器件的器件结构、工作状态的热效应与帕尔贴效应测试方法